大福通褐煤干燥提質專利技術|褐煤干燥提質|提質到5000-6000大卡|代替長焰煤 - 大福通褐煤提質

全球招商熱線: 13948654667
導航菜單

行業動態

褐煤干燥提質—王遠大:創新技術讓褐煤脫胎換骨(轉載自: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鑒.第十三卷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鑒.第十三卷
    煤炭在我國能源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。隨著經濟發展的加快和煤炭需求量的增強,可供發電的優質煤日益減少,而儲量豐富的褐煤因存在含水量多、熱值低等“缺陷”,不被業界看好。為了提高褐煤的“含金量”,讓褐煤從角落走到聚光燈下,許多有心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,在褐煤價值的開掘上,王遠大以商家的視野和發明家的睿智,推出了六項榮獲國家發明專利的高效褐煤提質技術。褐煤由此實現歷史性的蛻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遠大:創新技術讓褐煤脫胎換骨
     打開電腦檢索,可以找到褐煤的定義。褐煤,又名柴煤,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礦產煤。一種介于泥炭與瀝青煤之間的棕黑色、無光澤的低級煤?;瘜W反應性強,在空氣中易風化,不易儲存和遠運。
很容易看出,褐煤自身存在不少“問題”。然而,王遠大使這些“問題”變得不是“問題”,這一切緣于王遠大歷經十余載的艱苦攻關,發明出了世界領先的高效褐煤提質技術,在創新工藝下,褐煤已不再是過去的“丑小鴨”,而脫胎換骨成為廣受熱捧的好能源。同時,這給我國能源事業的創新與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生力量。
    王遠大執掌的內蒙古霍林郭勒市大福通煤炭加工有限公司,位于通遼市霍林郭勒區境內北側101省道怪山道口鐵路東側。據了解,在我國目前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儲量中,以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最多,約占全國褐煤保有儲量的3/4。通遼市是褐煤儲量大區,資源得天獨厚。大福通煤炭加工有限公司秉承“做事精益求精,做人誠實可靠”的立企宗旨,以先進的運營理念、科學的管理模式、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,在煤炭加工領域趟出一條寬闊道路。上為國家能源事業盡心竭力,下為社會需求和服務民生著想,王遠大用自己的執著、創新與實干,詮釋著一個企業家和發明人的社會責任感。

   填補國內外褐煤提質技術空白
   搞科研和辦企業都是很有挑戰性的事,但王遠大目標明確,行動果敢,在市場的風頭浪尖靠實力贏得一席之地。王遠大于2003年春在黑龍江蘿北縣建廠,后轉入內蒙古霍林郭勒市,十余載攻關不輟,研發褐煤提質項目。他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建廠生產、研發褐煤提質的領頭人。
   王遠大向記者介紹,企業目前擁有自行設計制造的兩條第一代單機日產能5005500-6000大卡的小型生產線,已服役十余年之久。另有一條2010年最新設計改造的第四代日產1000噸小型生產線,企業已實現年產能近百萬噸加工優質褐煤規模。目前在新技術作用下,已將3000大卡褐原煤加工轉化成4000-6000大卡優質工業動力潔凈煤。產品通過汽車、鐵路、水運遍銷數千公里之外電廠、水泥廠、經濟效益極為可觀。

    王遠大六次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證書(專利號:ZL200810136962;ZL200720116913.5;ZL200920244271.6; ZL201120241610.2; ZL201120239438.7;ZL201220569414.2

)在2009、2010、2011年三屆國家煤工委舉辦的“全國褐煤干燥提質技術與產品發展研討會議”上,王遠大做了技術成果重點經驗介紹,企業被推薦為最佳技術成果。在2010年國家商務部、科技部、發改委等10個部門舉辦的“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”上,王遠大所在企業的褐煤提質技術經國家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,獲得“創新中國杰出貢獻獎”,以及“中國十佳新能源產業創新獎”、“2011節能中國優秀示范單位獎”等諸多國家級榮譽證書、獎牌。新興的褐煤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外褐煤提質技術的空白,為褐煤產業的做大做強打造出一條騰飛之路。
創新工藝獨樹一幟
    褐煤形成年代時間比較短,自身水分高,一般含水量在30%-50%,作為工業動力用煤入爐后降低爐內原有熱量,影響效益;原煤密度低、易風化、易自燃、怕雨淋;熱值低、平均熱值在3000大卡左右;揮發份高達46%以上,入爐后易加大爐膛負荷等諸多弊端。

    對此,王遠大精心探索,匯集各方面專家、學者智慧,投入巨資,邊生產、邊改造,不斷完善了“褐煤提質”技術。企業擁有的第四代滾筒式無氧褐煤提質技術步入成熟階段,開始投入市場。

    談到該技術的應用原理,王遠大介紹說,主機外形系頭高尾低臥式滾筒形狀,齒輪傳動,頭部進料,尾部出產品,體內配有耐高溫供熱管道及高溫原材料百余噸。通過內、外循環供熱、回收多種有機易燃體助熱、自行設計風水霧過濾、排潮等五大系統相輔匹配運轉,形成逆向三段高、中、低溫提熱,將破碎后的褐原煤輸入主機滾筒內受熱,采用強熱風選脫水、脫灰離心原理。

通過風配比、熱配比等五個配比手段,調整褐煤加溫過程中的轉化。實現褐原煤加溫過程中,分離出水分中的氫、氧等易燃成分,回收助燃,循環利用提高爐溫。褐原煤加工過程中脫掉大量水分提高熱值同時,把加溫過程中所產生的煤氣、煤粉塵等回收助熱,循環利用,降低燃燒成本。褐原煤加工過程中,還能脫去自身外部及夾層中的灰土,降低產品灰分,提高熱值大卡。把加溫過程中產生的煤焦油、蠟,合理提取,涂于產品表面,形成保護層,實現產品不吸潮、不返水、不怕雨淋和水浸的目的。
該項技術與近兩年相繼面世的幾種褐煤干燥提質技術相比較,有極大的競爭力。王遠大曾在2010年底“全國褐煤干燥技術研討論壇”會議上,滿懷信心地向各方專家、學者宣布:大福通褐煤干燥提質技術已步入極成熟階段。
    七大優勢凸顯核心競爭力
    王遠大的大福通煤炭加工有限公司,因技術特色與雄厚實力,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與日俱增。最新面世的第四代滾筒式無氧褐煤干燥提質技術,在實戰中凸顯出七大優勢。

    王遠大表示,2010年落戶企業的第四代小型生產線,日產能力5000-6000大卡的優質動力潔凈煤1000余噸,日產能力4500大卡的動力煤2000余噸。噸煤生產成本不足30元,利潤極其可觀,是目前褐煤提質技術投資回收最快的設備,如果選擇中型生產線,日產能力將超出一倍以上產量,噸煤生產成本還會大大降低,經濟效益也會更好。這是第一大優勢。

其他優勢主要表現為:褐煤加工力度最大可加工到80mm,可按客戶要求調整粒度,無需用成型設備;產品從主機加熱罐內輸出無粉塵、無火點,表面由原煤的褐色轉化為黑亮體,適合跨江過海長途運輸,卸車無揚塵,這是其他褐煤干燥產品無法卸車的“煙炮煤”所不能比擬的;在每小時加工進料近百噸原煤的生產過程中,可將含水量50%以上的褐原煤(也就是一噸煤中含0.5噸水)一次脫到含水量0.1%以下,產品全水分接近于0,實現脫去內水不反彈;一次性提質的顆粒煤產品不吸潮,不返水、不怕雨淋、不怕水浸,產品適合港口露天長時間存放,熱值只增不減;在脫去褐原煤中的全部水分,最高可提高熱值3000大卡的同時,還可脫去褐煤表面及自身夾層的部分灰分,產品比原煤降低灰分5個百分點左右,又提高熱值300大卡。另外,在提熱脫水、脫灰提高熱值的過程中,還可脫硫,降低揮發份,提高固定碳指標,實現煤轉性貼近長焰煤標準,因此,產品深受電力、水泥等用優質動力煤行業的歡迎。還有一個優勢是,低耗節能減排,低碳,符合國家環保排放要求。除了脫水、脫灰,減少運輸成本,節省運輸能源外,將褐原煤水分中存在的氫、氧以及原煤加溫過程中分離出的硫、碳、煤氣、煤粉塵等易燃物體回收用于助燃、助熱循環利用。通過自行設計的風水除塵系統過濾,實現低碳排放,環保標準。
      七大優勢,十年經驗,走滾筒式無氧褐煤提質技術,為褐煤提質開辟了全新的改革轉型之路。當今市場競爭激烈,但實用價值是永恒的“試金石”,王遠大的創新技術在能源發展潮流中所展示出的核心競爭力,必然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強大支撐。


 

 

 

国产A级又大又粗又爽又深